澎湖西嶼景點|內垵觀音山|塔公塔婆~風水與傳說的鄉野軼聞
內垵觀音山|塔公塔婆|澎湖西嶼景點
過了澎湖跨海大橋後看到山頂上標註著西嶼的大石頭,就知道終於抵達西嶼鄉了(也是這一整個星期入住澎湖的夜宿處)。
參考了大部分的澎湖遊記發現,多數人幾乎都是以馬公為夜宿點,再以馬公為出發點到四處遊覽。
熊本剛好相反,所以這次的澎湖行馬公地區的美食景點就少了些,但也無訪,澎湖好玩的地方不少,一個星期的確不夠玩透透呢(就期待下回再訪嚕)!
在203縣道上會經過赤馬社區,赤馬社區也就是赤馬村,看到赤馬兩字讓熊本想起了三國演義關公的愛駒-赤兔馬。
不過這個赤馬村跟關公的愛駒是沒關聯,查了一下網路資料有一說是相傳在元朝亡國那年(西元1381年),駐紮澎湖的元軍準備帶走馬匹撤退,不料卻遇上前來接收的明朝軍隊。
當時元軍為逃避明軍的追捕,便將馬匹野放後逃逸,而明軍為了抓馬也放棄追捕元軍的任務,並全力追緝走失的馬群。
因此,後人就把這裡取名為『緝馬灣』,直到臺灣光復後,才改稱為『赤馬』。
不難想見從傳說故事來看,元朝開始便有澎湖相關紀載,但又有一說從三國時期便有紀錄,而到宋朝才納入領土範圍。
後來在203縣道上看到塔公、塔婆的指標(縣定古蹟),原本旅遊計畫是沒有這個的,因為熊本知道澎湖的石『塔』不少,多是用在改風水避邪,且石塔使用由來已久,其中澎湖西嶼內垵的塔公塔婆更是擁有170年以上的歷史。
註※西嶼西南方從地圖上看就像是一地塹(指狀似畚箕的地塹地形),早期內垵村因位居內海所以稱內塹,外垵村則因位居外海所以稱外塹,後來在日據時期才將內塹改為內垵。
從指標轉入巷弄後不久,就見著了塔公石塔,有點像是小型的金字塔般豎立著。
百年前會建造塔公、塔婆相傳該地形風水不佳,有如箭狀直射內塹(內垵)聚落。
使當地居民常受災難,未能安居樂業。
之後邀請堪輿家實地觀察後,告之造塔建城予以鎮壓,村民才團結一心共同建造塔公、塔婆於掘仔邊。
並以塔公為據點,向北建造城牆約150公尺,向南建城牆至「塔婆」也150公尺(城牆高度約2公尺,寬度約1公尺)。
從上圖看塔公旁的城牆仍清晰可見。(塔婆亦是)
澎湖現有30多座大小不一的石塔,主要是用來改風水驅邪的信仰建築。
塔公從外觀上來看外型類似男性生殖器為故稱之為公,塔公主體也比塔婆大上許多。
高約12公尺的塔公為一正方形6層石塔,下3層為玄武岩砌成,上3層原本以咾咕石為材料,因颱風破壞現已改以水泥代替。
塔公最頂端的是葫蘆,有『福祿』的寓意。
塔婆乃玄武岩堆砌的一層圓錐形塔,高約6公尺,塔頂有一陶甕,陶音同桃,象徵『壽喜』。
塔公、塔婆,一福祿、一壽喜,自建造完工後,靜靜的在北港邊守護著當地的居民。
寧靜的北港,很難想像地形風水上的險峻。
到處都見的著的澎湖玄武岩,從原本一開始的驚喜,到天天看成了習慣。
藍與黑的夏日景色,實在和夏日海邊串不起來呀!
但,少了玄武岩也就少了澎湖的感覺呢。
離塔公塔婆不遠處還有一座天然的觀音神像。
觀音山為天然玄武岩石柱,從遠處眺望形似觀音佛祖像,石柱的旁各有9支石柱彷彿十八羅漢排列在觀音兩側,因此被稱為觀音山。
雖然石柱稱之為山,但澎湖境內稱之為山的都並不高,猶記得聽過當地一老闆半開玩笑的說,澎湖的山都以公分來計算。
現場所見觀音山,不管熊本從哪個角度看都沒有觀音的外貌,應是天然災害或人為破壞讓地形外貌改變,當地人所稱觀音神像與十八羅漢已不復見。
話說,萬里無雲的內垵北港好熱呀!雖然風景區設立2座涼亭,但似乎抵擋不住毒辣的豔陽天。
一旁的Jason還嚷嚷要去海邊玩沙沙,看樣子得等到下午5點半後才會涼爽些了。
澎湖旅遊景點資訊 more... |
傻愛莊 |
傻愛莊天井 |
咕咾石牆 |
西嶼落霞 |
漁翁島燈塔 |
三仙塔 |
西嶼餌砲 |
外垵漁村 |
外垵漁港 |
外垵漁村曬透抽 |
內垵遊憩區 |
內垵沙灘 |
塔婆 |
塔公 |
內垵觀音山 |
鄭寶鳳貝殼藝品店 |
澎湖跨海大橋 |
啟發機車行 |
◎本文資訊僅為個人當下所見、所聽聞、感受之描述,非以推薦為目的,請自行斟酌,感恩! ◎相關(價格、營業時間、活動資訊、提供服務項目、軟硬體設施...)資訊未來可能因經營者或經營策略更迭而有所變化,請先行洽詢業者。 |
內垵觀音山|塔公塔婆
(點擊地址⬇︎可顯示詳細地圖)澎湖西嶼鄉內垵村北港(203縣道有塔公塔婆指標)、觀音山距塔公塔婆之南方約十數公尺處
06-9982611(西嶼鄉公所)
✓ 延伸閱讀:
➤澎湖旅遊行程計畫表➤澎湖旅遊行前規劃☛近期更新:澎湖好吃好玩美食景點資訊 |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