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峽鳥瞰桃園盆地景點|五十份山登山步道~油桐花紛飛舞蝶成群(附導覽圖)
鳥瞰桃園盆地景點|五十份山登山步道
五十份山!住三峽也有數年了,第一次聽到有這樣的地方。
問了幾個在地的朋友,幾乎鮮少人知道,查了網路上的資訊,才發現這裡才是賞三峽螢火蟲的私房景點呀!
由於路況不熟,要想在夜晚賞螢,可得事先探路才行。
就這樣,一早起床便整裝待發,準備前往登山去,順便計算路程和時間,好規劃一趟賞螢之旅。
五十份山的步道入口就在弘道里67號,還滿好找的。
往弘道里的方向也就是去中園國小的方向,過中園國小後依循五十份山的指標,便可抵達。
不過,這中間會經過一大片的三號公墓,有忌諱的朋友,想在夜間來五十份山賞螢,就要考慮一下嚕。
(不過,現在都什麼年代了,應該還好吧!)
步道入口旁有一水池,地標明顯好找。
入口處有步道圖可參考,從入口處走到秦家百年古厝(現為觀音菩薩廟)約半個鐘頭,這一路都是賞螢路段。
若是白天登山,可停入口處附近。
觀音菩薩廟雖然也能停個1-2部汽車,但礙於是私人土地和空間不大因素,建議有意前往踏青的朋友,還是把車停在入口處,走路上山多呼吸一些芬多精吧!
和鳶山步道相比,一樣是假日,來五十份山步道踏青的民眾明顯少很多。
(或許位處偏遠,不比鳶山步道來的方便好找吧!?)
觀音菩薩廟前方的百年龍眼樹(長滿山蘇的那株才是哦!)
前身是秦家古厝的觀音菩薩廟
門口有建廟源由說明。
從觀音菩薩廟左側可往五十份山最高處101平台鳥瞰大桃園全貌。
當天有幸遇上古厝主人,詢問整個步道路程約2個小時,才有信心前往。
(否則,好長一段時間沒爬山的熊本,真怕體力不佳下癱在半途呀!)
整條步道,就屬一開始的柏油路最難走!
怎說?看似平坦的柏油路,坡度起伏大且無樹蔭遮蔽,沒幾分鐘就汗水淋漓,一路喘吁。
往上走會經過苦茶樹花林,但目前非苦茶樹花期(12~1月才有),不然走在茶花林裡,應該會很棒。
茶林旁有株60年的老樟樹,樟樹旁的小徑會經過思源古道抵達101平台。
上101平台可以選擇從樟樹旁上去,不過熊本是選擇繼續往前走,回程走思源古道,剛好和圖片上的標示圖一樣,繞一圈回來,欣賞各古道不同的景致。
春天悄悄來臨,除各式花季陸續綻開,昆蟲們也紛紛忙著覓食、尋伴侶。
群舞林間、落葉紛飛,原本喘吁的身子,竟也跟著輕快飛揚。
柏油路盡頭即是往101平台的小徑,步道小徑痕跡清晰,一路行走少有叉路選擇的問題。
驚喜的是,遊客極少的步道,意外保留許多美麗的油桐花地毯。
近來愛上微距攝影,而生態資源豐富的五十份山,剛好成了攝影取材的最佳美境。
在此還是提醒有意前往的朋友,請隨手帶走垃圾,勿破壞自然環境、勿捕抓昆蟲動物,讓生態永續。感恩!
一路追著蝴蝶跑,還真的會讓人忘記爬山的疲累哩!哈~
感覺這跟枯葉蝶很像,不過剛好停在綠葉上,叫人不發現也難!
不過,換停在枯黃的落葉旁,就不易查覺了。
看起來像蟑螂的昆蟲,移動速度很快,喜歡藏匿然後一動也不動。
已經數不清一路上到底有多少這樣的油桐花步道,走在雪白潔淨的花地毯上,有些不忍。
照圖示說明的位置,這條應是金山古道,沿途往上約半個鐘頭就可到101平台。
老實說,走林間小徑遠比走陡坡柏油路要來的輕鬆多了。
(這樣邊走邊拍、綠蔭遮暑也有關吧!)
終於,到了山頂上的叉路,樹幹上清楚標明五十份山的去向,同時也意味著離101平台不遠了。
走在凌線上處處皆可看到山底下的大桃園。
但視野還是101平台最為遼闊,平台上有數張供休憩的長凳,好欣賞大桃園風貌。
至於101平台名稱的由來,並非五十份山和101大樓等高(五十份山標高296公尺而101大樓則為508公尺),而是站在平台上有如登上101頂樓平台,那居高臨下寬廣遼闊的氣勢,所以此平台才於民國95年更名為101平台。
相機如果是使用全景模式拍攝,畫面應該會更震撼。
剛是從101平台的左側上山,回程就走右側下山,也就能接回老樟樹那條嚕。
金山古道和思源古道,思源古道距離較短,但比金山古道稍陡,下山時走思源古道的確比金山古道快些。
回到老樟樹,也結束今日的登高望遠之旅。
離開五十份山後,基於好奇心,便沿著『北81』路走,結果非但沒有走到桃園,公路盡頭是一遍荒郊山林。
也難怪五十份山附近人煙罕至,保留不少自然資產哩。
一整個下午都在追逐舞蝶,拍失敗的不少,不是很好拍,卻很樂在其中。
當然,這個季節油桐花還是主角,來一趟油桐花之旅,就順便看看生態嚕。
※點擊資訊(或圖片)看相關介紹
三峽鳶山覽勝亭~油桐花小徑
三峽茅埔路油桐花
三峽如來寺五月雪
三峽五十份山步道~油桐花
◎本文資訊僅為個人當下所見、所聽聞、感受之描述,非以推薦為目的,請自行斟酌,感恩! ◎相關(價格、營業時間、活動資訊、提供服務項目、軟硬體設施...)資訊未來可能因經營者或經營策略更迭而有所變化,請先行洽詢業者。 |
五十份山登山步道
(點擊地址⬇︎可顯示詳細地圖)新北市三峽區弘道里67號
02-26711017
☆戶外蚊蟲多,預防叮咬,建議做好防護措施。☆
✓ 延伸閱讀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