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中正區捷運善導寺站古蹟|行政院~參訪全國最高行政機關
行政院|捷運善導寺站景點
行政院、菸酒公司、監察院、總統府、台北賓館....都在附近,所以要一天逛完這些機關古蹟,比起逛完花博還容易許多。接下來的行程直奔行政院大樓,因為行政院平常鮮少對外開放,且開放時間比起其他古蹟還短(只開放到下午四點,其他都是下午五點)。
所以先安排參觀這裡再逛其他地方,免得還要等下次的開放日呀。
參觀行政院從右後側門進入,且需檢查身分及經過金屬探測器檢查,比起菸酒公司、監察院等古蹟參觀要來的繁瑣。
話說,行政院除了常上電視的院長外,我想大家最熟悉的還是行政院新聞局吧!
(畢竟,新聞局也肩負不少政策宣導,早期戒嚴時期還是重要機關哩。)
進行政院參觀前必須觀賞約數分鐘的影片。
(有點八股的內容,所以很難專心看下去!)
嗯嗯嗯!讓人意外的是,行政院居然不像其他日治時期建築,有著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,而是比較接近現代建築樣貌。
心裡頭正碎碎念(這樣也叫古蹟?),給行政院打了個好大的問號。
延伸閱讀:
行政院原為日治時代的台北市役所(台北市政府前身)所在地,由大同公司前身的協志商會施工,於1940年落成;當時現代建築設計潮流,其設計頗為新穎。平面呈日字形,四周為辦公室,中央為禮堂。中央入口大廳為四層樓,其餘為三層樓。皆為三○年代為防空作用之所謂國防色面磚。
今行政院主體建物係現今大同公司的前身拹志營造廠所建(戰後轉型為電器及鐵工廠)。由於拹志營造廠曾於1925年承包過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(總統府正後面一座電信局),頗獲好評才得以承攬這項工程。
建築設計為井手薰以大膽地仿歐戰後興起的現代建築。簡單而不華麗甚至可說非常不起眼,仍不難從中發現當時人們的生活樣貌,也就是從『人』為出發點的設計。提出台灣建築顏色階段的說法,先是紅色再是褐色,也就是所謂國防色,再是深綠色、淺綠色,表現出漸進的過程。有關面磚顏色由深至淺的演變,防空需求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。 果然日本戰敗後期行政院躲過美軍轟炸機空襲。
中央大樓自國府遷台以後先後歷經三次大整修,時間分別是:1975年,行政院大樓第一次整修;1981年,行政院大樓第二次整修;1991年,行政院大樓第三次整修。
(相關行政院的歷史資訊取自官方網站)
中央大樓正後門所設置的洗塵設備,用以洗去手腳灰塵。
1940年代北市的柏油路面不多,因此才裝置水龍頭用以淨手洗塵。
門上方的窗櫺呈菱形狀,為樸實的建築帶來些許的美感。
一旁警衛室還留有防空洞,為當時的戰亂紛紛的歷史做了見證。
或許行政院建物只有短短70多年的歷史,卻深涵許多歷史背景意義,才不以建築風格取勝吧!
中央大禮堂,也是常在電視上所看到的場景。
和總統府一樣,在走廊都有放置文物藝品。
這看似普通的木窗,要不是透過導覽員的解說,還不易發現其中奧妙呢。
這種平衡錘拉窗乃運用鐵索、秤錘及固定的滑輪,利用平衡原理使窗戶可以任意移動而不會下墜。
在院內發現的單位『縮攝科』。
(不清楚是做什麼的?)
由於部分階梯未設無障礙空間,所以才有這種新穎的設備。
中庭花園
除了多數為平衡錘拉窗外,圓形窗的部份則稱為牛眼窗。
牛眼窗因位於中央部及角隅部份之牆上的圓形高窗,形似牛眼而得名。
由於當天是禁止拍攝內部,所以大家就從牆上的小圖片觀看吧!
院長辦公室外觀
中央大樓入口門廳
最後才由正門出來,並完成一整個參觀流程。
只是其中幾個重要場景,像是『院會室』『第一接待室』幾乎是整個參觀的重點,卻限制遊客不得拍照讓人不解。
(這些不也都在新聞畫面常見嗎?何以限制呢?)
每年9月第三週的週六及週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古蹟日,部分平常不開放參觀的古蹟,也會因應世界古蹟日而免費開放參觀喔。
相關台北古蹟開放資訊,可參考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⇢網址
台北古蹟日資訊 more... |
監察院 |
歷史博物館 |
行政院 |
信義公民會館 |
于右任故居 |
林安泰古厝 |
臺灣菸酒專賣局 |
紅樓 |
剝皮寮老街 |
北投溫泉博物館 |
士林官邸 |
台北故事館 |
總統府 |
紅樓展演館 |
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|
台北賓館 |
中正紀念堂 |
郭坤木故居 |
◎本文資訊僅為個人當下所見、所聽聞、感受之描述,非以推薦為目的,請自行斟酌,感恩! ◎相關(價格、營業時間、活動資訊、提供服務項目、軟硬體設施...)資訊未來可能因經營者或經營策略更迭而有所變化,請先行洽詢業者。 |
行政院
(點擊地址⬇︎可顯示詳細地圖)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號
02-3356 6500
近捷運善導寺站
✓ 延伸閱讀:
留言
張貼留言